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    正文

云樱缤纷——探春长三角沪苏浙皖媒体联播

发布时间:2022-04-12 来源:


主持人好,长三角的网友们大家好!我是合肥晚报主播胡琪,我现在是在合肥市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校区内。近几年来,由于疫情的原因,合肥市民和游客无法走进中国科大来欣赏浪漫的樱花,今天我来到这里,带着大家一起走一走浪漫的樱花大道,来看一看人杰地灵的中国科大校园,和大家一起“云”游中国科大。

在我身后的这个大门,是中国科大的“老北门”,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了。在中国科大迁来合肥之前,这个地方是合肥师范学院,在1969年12月份的时候,安徽省决定把这所学院拆并,然后有一部分并到安大,一部分并到工农大学,一部分并到劳动大学,同期中国科大部分师生也从北京搬到了安庆。到1970年元月份的时候,安徽省决定让安庆的中国科大师生搬到合肥,后来这里就成了科大的校园。

2001年的时候,在安徽省及合肥市的支持下,中国科大又征用了北门外的43亩地,这个大门就失去了本来的作用了,但在中国科大广大师生、校友的呼吁下,大门保留了下来,作为科大的一个记忆之门。

我们现在行走的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丽的樱花大道。往年,每到春天樱花开放的日子,都会人头攒动、游人如织。近几年来,由于疫情的原因,合肥市民和游客不再方便走进中国科大来欣赏浪漫的樱花。今天,我也有幸跟着长三角的网友们一起来进行“云赏樱”。

中国科大是老一辈革命家和科学家亲手缔造的红色大学,自创建以来一直坚守“科教报国 追求卓越”的初心使命,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努力把“把红旗插上科学的高峰”。在严济慈、华罗庚 、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科学大师的言传身教下,一批批怀揣科教报国梦的科大人奔赴祖国各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半个多世纪前,中国科大迁至合肥,二次创业。如今,她已成为合肥地标,增添了合肥的创新气质,更成为赋能合肥的重要创新力量。

我们现在通过航拍镜头,可以看到中国科大著名的眼镜湖。眼镜湖东西大致对称,一路分隔。湖上曲廊蜿蜒,亭阁飞檐。春日风吹水皱,绿波盈盈;夏日荷花盛开,清香扑鼻。东湖有亭名“一鉴亭”,取朱熹诗“半亩方塘一鉴开”之意。

不知不觉间,我们来到了一座非常古朴的教学楼前,这里是中国科大的第一教学楼。我们可以看到,红色的砖楼四面被成排的梧桐树包围,金色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从各个角度洒落,惬意绵长。教学楼让人远远看到就会感觉温暖,觉得被呵护。它像一位安静、深沉而睿智的老者,也只有到了樱花盛开的季节,才会被樱花大道的感染而热烈起来。

半个多世纪前,中国科大刚搬到合肥以后,这是中国科大唯一的一栋教学楼,在1985年第二教学楼建成以前,科大就只有这一栋教学楼。但就在这栋教学楼里,中国科大培养了很多的优秀人才。在这一段时间这栋教学楼走出了20多位院士。仅1972-1976级的工农兵学员中就出现了6位院士,包括曾任南开大学校长的饶子和,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还有如沈宝根、刘文清、吴汉明、孙和平等。可以说第一教学楼,就是中国科大院士的摇篮。

现在我们走的这条路,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名字叫做“天使路”,路的两侧都是郁郁葱葱、高耸挺拔的大树,还有著名的中国科大“少年班”。但这条路的名字来历却是非常的俏皮,它之所以叫天使路,是因为每到候鸟南飞之际,天上会聚集很多的鸟,所以不时会降下来一些“炸弹”,“天使路”也由此得名。

大家往这边看,这有一栋比较大的红色砖墙的楼。这是中国科大的水上报告厅。很多外面的专家、学者到科大来做报告,都在这个地方,尤其著名的是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霍金,他在1985年的时候第一次到中国来,就到中国科大水上报告厅做的报告。

水上报告厅的背后,还有一段非常浪漫的故事。2018年,在中国科大60周年校庆的时候,水上报告厅重新装修时,一位中国科大校友捐赠了1000万元,却没有留下姓名。但留了一段话——谨纪念我的同窗好友于敏,缅怀那无数个塘边漫步的傍晚,心与星齐的大学时光。

来到这里,我就想特别介绍一下这栋不太起眼的五层小楼,它就是很多人心中神一样的存在——中国科大少年班,现在叫做少年班学院。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1974年回国的时候,向毛主席和周总理建议,说我们培养科学人才,可以像芭蕾舞演员一样从小培养。后来,到了1977年,中国科学院,包括中国科技大学,收到了很多推荐智力超常少年的信,中国科大借此机会就创办了一个少年班,少年班创班也到现在也有40多年的历史了。

能进入少年班学习的,都是学霸中的学霸,这里也诞生了很多国际顶级的精英。比较知名的,比如说,原来美国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后来成为百度公司总裁的张亚勤,就是中国科大1978级的少年班校友。1987级的校友庄小威,一个女孩子,34岁就成为哈佛大学的物理、化学双科教授。还有尹希,32岁就当了哈佛大学的教授。最近几年,中国少年班毕业生中名气最大的还有曹原,曹原是中国科大2010级的少年班校友,2018年的时候他只有22岁,就已经被英国的《自然》杂志评为年度十大人物之一,位列榜首。

现在我来到了钱临照先生雕塑前,钱老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他早年从英国留学回国,在抗战期间,制造了很多的光学仪器,做了很大的贡献。40年代的时候,他当过中央研究院的代理总干事,到中国科技大学成立以后,他1960年就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科大南迁以后,钱老也跟着科大到合肥来了,而且把户口就直接转到了合肥,到了合肥以后,他就是科大的一杆大旗,那时候他在为学校争取各方面的资源,组织教师队伍,筹划学科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边聊边走,我们来到了中国科大校风纪念碑前。校风纪念碑是中国科大建校30周年时所建。校风碑为一块完整黑色花岗岩雕刻而成,1.5米高。正面刻郭沫若题写的“勤奋学习,红专并进!”八个镏金大字;碑的背面,一行行镏金仿宋体和五线谱整齐地排列着郭老作词的校歌《永恒的东风》。

我面前的这一块很开阔的广场,是郭沫若广场。郭沫若先生曾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的院长,而科大正是中国科学院创办的,所以郭老也兼任了中国科大的校长。正是在郭老的领导下,中科院实行“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把科学和技术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他倡导了“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的校风,为学校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座城市,一所大学风雨携手50多载。如今的中国科大已然是合肥人心头的“宝贝”。合肥包容开放的文化传承正是一种情怀,它标示着一座城市的智慧远见和发展高度。哪怕处于最困难时期,具备这种情怀的合肥,依然能放得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科学,重新定义了合肥这座城市的气质;创新,开辟了合肥迈向星辰大海的征途。从最初的省会之争,到省内的遥遥领先,再到引领安徽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犹如一粒粒造血种子,融入合肥的血脉,助推她兴盛崛起,驱动她踏上充满希望的未来。时光匆匆,合肥从未停下她前行的脚步。中国科大在合肥有六个校区, 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区域,如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让这座城市更加熠熠生辉;又如一盏盏指向未来的知识灯塔,与合肥一起携手向前,奔向远方。

新闻动态
更多>>
人文景观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