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文明校园
当前位置: 首页    文明校园    正文

安徽省非遗研究会会长宋国权一行调研文房四宝工艺基地

发布时间:2025-11-14 来源:

11月11日上午,安徽省非遗研究会会长宋国权一行来我校,调研非遗工坊师徒制教育模式创新与传承工作。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李雅清、文房四宝工艺传承基地首席专家汤书昆陪同考察交流。安徽省非遗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吴行,副会长徐东平、程春雷、肖金和等参加调研。《中国笔墨纸砚》全校本科生核心通识课特聘中国文房四宝行业著名专家毛笔工坊导师佘征军、制砚工坊导师朱岱、制墨工坊导师程国胜、造纸工坊导师朱建新、纸笺工坊导师方春希和有关师生参与调研交流。

宋国权一行在基地多媒体教室观看了宣传片,了解基地自成立以来在文房四宝工艺传承、创新研究及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果。宣传片集中展示了基地如何将古老的造纸、制墨、制笔、制砚及纸笺加工技艺,系统性融入理工科大学教育与实践体系的历程,凸显了其在非遗活态传承与学科交叉融合上的独特探索路径。随后,宋国权一行走访了纸笺、造纸、制笔、制墨、制砚五间工坊以及纸墨笔砚师生作品创意文化廊道,细致观摩了导师们现场演示的吊帘捞纸法、徽墨原料、毛笔捆扎、砚台雕刻工具、学生纸笺作品等,详细询问了教学环节设计、材料特性把握以及技艺传承中的难点与创新点,对基地“师徒相授、手脑并用、美育劳育协同”的创新传承模式有了直观和强烈的感受。

基地文化廊道展示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宣纸、徽墨、歙砚、宣笔的深度探究,揭示了传统工艺背后的科学原理,为传统文房用具的材质创新提供了原理支撑,体现了基地以现代科技赋能传统工艺的探索路径,拓展了非遗研究的方法论。

调研组一行深入探讨了非遗传承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工坊导师们提出,当前传统工艺面临年轻传承人断层、手工成本高昂、市场竞争乏力等现实挑战。制墨工坊导师程国胜以徽墨制作为例指出,纯手工制作一方高品质徽墨需历经炼烟、和料、捶打等工序,耗时1年,但市场对高端墨锭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有限,导致“匠心”难以获得应有的市场回报。造纸工坊导师朱建新表示,手工纸虽然品质优异、寿命长久,但相比机制纸,其生产成本高出数倍,在普通书画用纸市场中缺乏价格竞争力。

宋国权表示,古老的文化行业需要建立与现代消费市场的更有效对接机制,一方面通过品牌打造、故事营销提升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需要探索“适度机械化”路径,在关键环节保留手工精髓的同时,引入现代数智技术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的一致性。

宋国权高度肯定了在中国科大通过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帮助学生切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家国情怀和综合素质的做法,基地探索的工坊师徒制与现代高等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对促进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与传承非常有价值。要推动科技赋能非遗传承,基地可以继续深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充分利用中国科大的科研优势,在材料分析、工艺优化、数智化保护与传播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的生机。要积极探索非遗项目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新思路、新路径,引导基地智力优势和成果与工坊导师的企业、与当前的市场需求对接,开发兼具文化内涵与实用价值的好产品,提升传统工艺自我造血能力,为安徽文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育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文房四宝工艺传承基地)

新闻动态
更多>>
人文景观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