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立德树人
当前位置: 首页    立德树人    正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邵峰做客“中国科大论坛”

发布时间:2019-01-17 来源:理论学习网

1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邵峰做客“中国科大论坛”,在生命科学学院一楼报告厅做了题为《Innate immunity to cytosolic bacteria: Pyroptosis & beyond》的学术报告。

报告会前,邵峰院士在姚雪彪教授等陪同下,参观了安徽省化学生物学与细胞动力学省重点实验室,对其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他对实验室在无膜细胞器组装与功能调控、类器官可塑性与细胞命运抉择以及光谱成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饶有兴趣,并进行了深入交流。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执行部长薛天教授从生命科学基础科研、科教融合实践历程等方面做了详细汇报。 

薛天代表学校向邵峰院士颁发了中国科大论坛纪念牌。施藴渝院士和蒋华良院士会见了邵峰院士,并参加了邵峰院士报告会。会后,包信和校长会见了邵峰院士。

邵峰院士长期研究病原细菌和宿主相互作用机理,在致病菌毒力机制以及抗细菌天然免疫方向均取得系列重要原创性发现:包括发现细菌内毒素(LPS)、鞭毛以及病原菌三型分泌系统的胞内天然免疫受体(组装形成炎症小体复合物),进而揭示和阐明了这些受体下游的炎性caspase通过剪切活化Gasdermin D(GSDMD)蛋白诱导细胞焦亡的确切分子机制;这些发现为败血症药物和细菌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其中有关Gasdermin家族蛋白的鉴定和机制的阐述,将细胞焦亡的概念重新定义为由Gasdermin家族介导的细胞程序性坏死。

细胞焦亡是机体在感知病原微生物入侵后启动的免疫防御反应,在拮抗和清除病原感染以及内源危险信号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焦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主要是细胞不断胀大至细胞破裂,从而导致细胞内容物释放引起炎症反应。邵峰院士认为,细胞焦亡很可能是传统化疗药物产生毒副作用的重要原因,如果将细胞焦亡重要调控蛋白GSDME作为肿瘤治疗的辅助靶标,可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以及减少正常细胞受到的有害副作用。

虽然报告会在周末举行,同学们的求学热情高涨,座无虚席。邵峰院士兴致勃勃,报告持续近两个小时。会后同学们就关心的学术问题和科研之路的困惑积极提问,邵峰院士均给予耐心解答。

邵峰,现任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科研副所长、资深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1999年于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获得硕士学位,2003年美国密西根大学生物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之后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年进入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05年回国后进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工作,2015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已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总引用9,000多次,2005年回国后以通讯作者在《自然》《科学》和《细胞》三大杂志发表研究论文13篇;获得多项国际和国内重要奖项,包括周光召杰出青年基础科学奖、HHMI国际青年科学家奖、国际蛋白质学会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吴阶平-保罗杨森基础医学奖以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等,入选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工程、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首届“北京学者”以及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5年当选EMBO的外籍成员,2016年当选为美国微生物学院院士(fellow)。


(党政办、生命科学学院)


新闻动态
更多>>
人文景观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