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正文

继承抗大优秀传统 谱写时代青春华章——校长常进在中国科大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5-09-12 来源:

继承抗大优秀传统 谱写时代青春华章

——在中国科大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 常进

(2025年9月12日,中校区综合馆)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此隆重举行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共同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同学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员。在此,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祝贺,向辛勤培育你们的父母师长、支持陪伴你们的亲朋好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3日天安门阅兵的盛大场面,一定让大家心潮澎湃。作为我们党创办的一所红色大学,中国科大的血脉中始终流淌着红色基因。1958年9月20日,郭沫若校长在中国科大首次开学典礼上致辞的题目就是《继承抗大的优秀传统前进》。这里的“抗大”便是著名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这是一所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重要作用的学校。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的新型社会主义大学,中国科大没有经历过抗日战争的炮火洗礼,但和抗大渊源深厚:我们的校歌《永恒的东风》,由抗大校歌作曲者吕骥谱曲;学校首任党委书记郁文、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系首任系主任华寿俊、力学和力学工程系副主任杨刚毅等多位创校元老都曾在抗大学习;中国科大的创办和发展,也离不开抗大精神的指引。

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科技力量和综合国力还十分薄弱。面对美苏等大国垄断核武器和航天技术、到处挥舞“核大棒”的国际局面,为了快速培养大批“两弹一星”事业所需的尖端科技人才,中国科学院提出了创办一所新型大学的设想。经先后报请聂荣臻、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意,中国科大在严济慈、钱学森、华罗庚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紧张筹备下,仅用时111天便应运而生。六十多年来,学校历经变迁、初心不改,形成了以抗大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为源泉的中国科大精神支柱,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科大人勤奋刻苦、逆境图强,科教报国、追求卓越,塑造了科大人独有的精神气质。

郭沫若校长当年曾提议:“请同学们坚决地把抗大的精神继承起来,努力学习,刻苦锻炼,辛勤劳动,大胆创造,团结互助,英勇活泼,不在任何困难的面前低头,迅速地把自己锻炼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把我们的祖国迅速地建设成为共产主义的乐园。”郭老的赠言历久弥新,下面,我结合当下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向大家提几点具体的建议:

一是希望大家做胸怀家国、志存高远的“追梦人”,以爱国情怀引领人生航向。

勇当民族先锋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抗大精神的核心,也是科大人融入血脉的家国情怀和崇高志向。我校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郭永怀先生在归国时说:“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我自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山河。”作为中国科大的一员,大家应当树立起爱国报国的抱负和理想。从这里出发,可以追随科学先驱的脚步潜心耕耘,在量子科技、深空探测、先进材料、电子信息等前沿领域攻坚突破,为人类科技进步贡献智慧力量;也可以投身产业蓝海大胆闯荡,在创新实践中增长本领才干,为国家社会发展注入动力源泉;还可以致力于社会服务,在基层展现青春追梦的风采,为祖国和人民奉献拳拳赤子之心。大家通过校史想必都了解到了:学校前3届4710名毕业生中,就出了三十几位两院院士和十余位科技将军。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认为科大人“科教报国、追求卓越”的精神就是最好的答案。一代代科大人就是这样将个人发展与家国命运紧密绑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扎根国防、军工、基础研究等领域,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希望你们胸怀“国之大者”,将个人价值追求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积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大平台、大工程、大项目中全力以赴实现自己的梦想,以智慧和热血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人生答卷。

二是希望大家做笃行好学、扎根真理的“求知者”,以坚实基础托举远大理想。

敢于夺取胜利的英勇战斗精神是抗大精神的精华,与科大人勇于钻研、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异曲同工。科大学子历来以“基础宽厚实”著称,有着基础扎实、视野开阔、适应性强和后劲足等优点。我校近代力学系首任系主任钱学森先生曾专门在《人民日报》撰文论述中国科大里的基础课,鲜明指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为我国培养尖端科学研究技术干部的,因此学生必需在学校里打下将来作研究工作的基础。”我在跟很多杰出的校友深入交流时发现,大家普遍认为能够取得如今的成就,离不开当年在校学习期间打下的坚实基础。这些扎实的数理基础、解决复杂问题的科学思维成为了他们劈波斩浪旅途中的压舱石。时至今日,学校依然高度重视基础课,数学分析、大物实验等成为数代科大人的共同记忆。就在上学期,学校启动了《人工智能数学原理与算法》通修课的小班试讲,正逐步推广至全校,希望能够启发同学们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各个专业领域的灵感。钱学森先生还提出,要在加强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到学科的最前沿积极探索和突破,努力成为“旗杆式”人才。学校支持和鼓励大家在低年级就早点到实验室去,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边科研边学习,包括合肥光源、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火灾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精准智能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在内的24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6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71个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随时欢迎大家的加入。希望你们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学习和科研资源,心无旁骛地认真学习,孜孜不倦地探寻真理,努力为人生大厦筑牢坚实根基。

三是希望大家做向阳而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家”,以充盈灵魂滋养青春气象。

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抗大精神的特色,也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具有的宝贵品质。大学不仅是探索知识的平台,更是锤炼品格、涵养心灵和强健体魄的沃土。郭沫若校长曾倡导“我们的学校应该有适当的文娱活动和弦歌之声”,还说:“在红透专深的保障之下,同学们不妨同时成为诗人、画家、音乐家、喜剧演员、运动员或者其他”。在科大的校园里有丰富的团学组织和文体活动,等着你们去参与和体验。学生合唱团、民乐团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用弦歌之声向科大师生和社会公众传递了温暖与力量;学生龙舟队在成立的十三年里屡创佳绩,用团结一致、热血沸腾的竞渡展现出科大学子敢于拼搏的精神风貌。在各类文体活动中,同学们不仅可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也可以提升合作的能力、收获宝贵的友谊。当前,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新时代的重大科技任务需要跨学科理解能力高、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力强的科学家,因此对同学们来说,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不仅是美好生活的必需品,更是科研攻坚的必修课。希望你们在学习科研之余积极体验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健康快乐地度过在科大的每一天,在相互帮助、大力协作的氛围中共同成长。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中国科大将成为你们人生新的起点。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科大时曾寄语科大学子:“希望同学们肩负时代责任,高扬理想风帆,静下心来刻苦学习,努力练好人生和事业的基本功,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做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做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作为校长,我将与学校全体教职员工一起努力,为大家在科大求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做好保障,当好同学们的“勤务兵”。

最后,希望大家继承抗大的优秀传统,成为“身体好、生活好、学习好”的“三好学生”,谱写新时代的青春华章!祝愿大家学业精进、生活多彩、梦想成真,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勇敢!

谢谢大家!

 

新闻动态
更多>>
人文景观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