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研究进展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思政研究会    研究进展    正文

刘祖平:用心地陪伴你们破茧成蝶——班主任思政工作的点滴思考

发布时间:2016-05-31 来源:理论学习网

我从2009年开始先后担任我校核学院本科09级和13级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毫无疑问,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虽在高校做科研多年,也为研究生授课,我以前与本科生接触很少,能称为“经验”的也许要回溯到近五十年前自己当学生的感受。但21世纪的大学生,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愿所爱都与当年的我们不一样了。他们的有些多样性应该百花齐放,各种长处应该尽量发扬,我们这些“资深学长”最需要关心和帮助他们什么?换言之,我该怎么定位班主任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我个人认为,这些“90后”大学生的弱点是久处于家长老师的呵护下,或者说久困于应试教育的樊笼中,尽管高考表现出色,但一定意义上还不能独立地、充满自信地面对社会。上大学的四年里,除了学习专业知识、磨练能力,他们应该基本确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人格,学会自立自主,自尊自强,拥有梦想并且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借用我校09级学生毕业前集体创作(有我班学生参加演出)的一首歌曲的名字,我把这个过程称为“破茧成蝶”。
不少人会不太适应这个过程,会有“成长的烦恼”,潜藏着掉队甚至走入歧途的危险。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应该是陪伴和帮助他们完成破茧成蝶的转变。学生以往的成长环境和经历不同,性格各异,书本知识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自我约束、人际沟通、应对挫折等心理素质也多种多样。作为班主任,必须关心他们,尽可能地(通过传统或先进的手段)了解他们,既鼓励学生自我发展,又进行个性化的、必要而不过分的外界心理干预,及时提供有效的保护和对症下药的帮助。
学生要学会选择和承担

我对每届学生都说,无论学业、事业、友情、爱情,人生要做的重要的事其实只有两类:一是选择,另一是承担。进步、健康的社会允许年青人做多种选择,理性的师长亲友或许提供背景信息、协助分析利弊、提出建议,但决不越俎代庖,而是鼓励年青人自己做出选择,尊重年青人的选择。选择和随后的承担是走向成年的必修课。
举例说吧,我校允许本科生入学一年后(以后也有机会)重选专业,犹如全国高校中一面高扬的旗帜,为锻炼学生学会选择提供了绝好机会。我建议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考虑出发:1)你的兴趣爱好,从喜欢它、热爱它,直到以从事它为乐,甚至“足慰平生”,是职业选择的第一标尺;2)你的擅长和优势,人的才能不仅包含才思是否敏捷、推理是否缜密(这可能影响学习成绩),不只是GPA一维数轴上的线段长度,它是还包括毅力、耐心、想象力、实验动手、人际交往、组织、宣传、应变、事务性工作等各种能力的多维空间中的“合成矢量”,你要正确认识你的综合才能,找到它的“投影”有最大值的方向,作为它未来最佳的用武之地;3)你预计的社会需要,不仅看到某专业眼前的“热度”,也要考虑到大众、国家、乃至人类更长远的需要,要发扬1958年建校以来老一辈科大人“红专并进”的传统,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增长与为强国富民贡献力量结合起来。选择之前,学生当然可以权衡可望的收获,但不要目光短浅,不要被诸如读研时能拿多少助研费之类的信息左右;当然可以征询家长、亲友、同学的意见,但不要随大流,不要把选择的责任推给别人。专业方向选择应该尽可能是前述三个方面的交集,倘若如此,未来的成就收获与亲人的满意欣慰将水到渠成。
我不讳言,也许与很多人入学时核学院并非其第一志愿有关,我院每年选择转出的学生较多,我当班主任的09级转出5人,13级先后转出20余人。虽然当这些优秀学生转院时深感依依不舍,当了解他们为什么作此决定后——有的谈到多年的憧憬,甚至儿时的梦想,有的渴望大显身手,有的希望扬长避短,我支持他们的选择,并认为这是科大尊重学生自选专业政策的成功,对这些学生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承担意味着为选择负起责任,付出努力,并且泰然面对这一路上的艰辛和曲折。既然是自己做出的选择,年青人应该为承担做好准备。用“筷子兄弟”之一、“小苹果”的作曲者王太利的话说,如果你做了选择,证明选择正确的唯一办法是你的努力。某种意义上,学会主动自觉地、有计划地、可持续地、而不是在别人安排下被迫地做出努力,从努力中获得快乐,而且胜不骄败不馁,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标志。
选择和承担不只表现在人生道路的“十字路口”上。日常生活中,可做的事很多,时间精力有限,你做什么,不做什么?我与学生分享我的人生体验:不管选择做什么,你的承担是认真做。你做的事可以比别人少,不可以做而不认真。兵法叫“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囫囵吞枣地看十本书,不如认真读懂其中两三本,浮皮潦草地做十件事,不如认真做好其中两三件,这与做这两三件是否有“即得利益”无关。
选择“错”了,后悔了,怎么办?可以选择坚持,也可以选择修正,健康的社会不要求“一选定终身”,主客观因素有变,重新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正因此,选择不必过分患得患失,举棋不定。可能你要为“从头再来”承担一点代价,但假如你做过的事都认真做了,你学到的知识技能和在未来的同行人中显得有点特殊的经验并不白费。许多有大成就的人并不是“一条道走到头”,某段不起眼的经历可能给了他比别人多看一步的线索。
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学生思想工作当然离不开课业学习。从为应付考试而学到学以致用,从被教师灌输而学到自己主观能动地学,从简单记忆课本上的“重点”到掌握前辈求取知识的方法并受用一生,学习态度与方法的转变贯穿所有学生破茧成蝶的过程。但这部分不是本文的主题。
每个班都会有些“学困生”,或者因其他问题思想压力过大而表现不正常(往往也影响到学习成绩)的学生,关心和帮助他们一般用去班主任工作的大部分时间。有人会说这不恰当,我觉得是不可避免的,他们的“茧”因某种原因厚一点,比较不好“破”,甚至自己破不了,不帮他们,怎么办呢?学困生的情况有共同点,比如对学习和集体活动无兴趣、精神萎靡、行为懒散、作息时间颠倒、沉迷网游或其他消遣、经常翘课、成绩滑坡,但内在原因和心理因素其实各异,能有效帮助他们的方法也不同,好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一个人成功的经验一般不能照搬到另一个人身上。如果说我们的工作也有共同性,我自己总结,主要是化解负能量,调动正能量。
“正能量”这个新词现在很流行,我也很喜欢,喜欢是因为这么说突出表明了存在“负能量”(作为物理学概念可能并不正确)。一则谣言或一条从错误角度报道的新闻可能对社会情绪产生巨大的杀伤力,一次未经成熟思考的批评或不恰当的信息透露可能严重打击学生的自尊心,都是负能量的例子。大学生往往受到某种负能量的困扰,最常见的如不断听说有的中学校友在某些高校如何轻松度日,对大学生活的期待与身居科大现实的落差,特别是一旦遭遇学习困难,自我感觉在人群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比较“个性化”的则如恋爱失败(大二是高发期)和父母关系(在孩子终于考上大学后)走向破裂。找到并通过谈心等方式逐渐化解这种负能量,是提升他的状态的关键。这方面并没有包治包好的灵丹妙药,也很少见一次谈话就药到病除的神奇效果,但是班主任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例如,我在班会上讲过,科大对学生要求确实比较严,科大文凭是“混”不来的,这正是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大学四年学习生活的较高效率将使你们终生受益。我曾对一位失恋的同学(男生)说,曾经的恋爱是命运的眷顾,失恋是个损失,但她的损失比你大得多,因为你失去的是一个已经不爱你的人,而她却失去了一个爱她的人;不要埋怨,保留着对恋爱的美好记忆吧,走向一定更美好的将来。
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要防止产生负能量,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批评时把握尺度,切忌全盘否定,不要用贬低的口气将被批评者与全班同学比较,他们为保存面子而撒的小谎不一定要戳穿。有些看似常规的事,我会做得很慎重,如:
凡是我得知而并不能在网上看到的学习成绩,如入学摸底考试和每次期中考试,我不会简单地向全班公布,而是先在班会上通报或用手机群发成绩的统计数据(全班平均分、最高分,90分以上、85到89、80到84、以下每5分区间、直到59分以下各多少人),然后将每个学生的分数发到他自己的手机上,以便学生了解这个分数在班里的大致相对位置(不是锱铢必较的“排名”),而分数是否告诉别人、告诉谁取决于他自己。
09级上大三时有20余位学生因为有必修课挂科等原因需要帮助,曾招集他们和部分班干部开会,形成的意见之一是有些重点课要点名,避免学困生因自制力不强而缺课。但只给一部分人点名必定产生负能量。我的办法是由我不定期但频繁地到课堂“目视点名”,一般坐在教室里听一节课,同时(及课间休息时)查点这些人到课情况,课后用群发短信将缺席、迟到、请假人姓名向这20多人通报,特殊原因可以申辩。这个办法效果良好。
类似的,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相关信息如补助申报、初步意见公示、结果通报,也只向这些学生的手机群发,其他学生不必知道。不同的是,我会利用各种机会向他们说,来自基础设施较简陋的环境和条件较贫困的家庭,今天和别的同学一起坐在科大的课堂里,较低的起点说明你们付出的努力更多,有过的上升斜率更大,你们应引以为荣。
有些学生几经犹豫才对我说的话涉及(或他认为涉及)隐私,如家庭发生的变故、与亲人或朋友的关系、有些自我感觉或所谓一闪念;还有的学生的错误行为被及时制止,并无后果(例如某学生为了想与他认为的女友再见一面,曾企图私自离开合肥,人到火车站后被劝回),这些都不应向不知情的人扩散,不应出现在工作总结汇报之类的文字中。否则,一旦他感觉我辜负了他的信任,将变成负能量,甚至使他怀疑整个社会。
学生工作,特别是学困生帮扶工作需要积极谋求家长的配合,但家长的性格、经历、与孩子交流的通畅程度各不相同,要了解家长属于什么“类型”,心中有数,注意引导,有时事先给家长和学生双方打好“预防针”,防止家长的过激言语、过分强势或过于淡漠的反应产生负能量。学生出了什么不好的状况,一般我对学生说,给你留24小时,你自己以适当方式告诉家长,然后我再与家长沟通;我希望保护家长、学生、教师之间的相互信任,不想让家长突然听到“告状”,再让学生受到突如其来的训斥。
正能量首先来自激发、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谈心时要注意肯定学困生的长处,比如曾有的成绩,短时间内取得的进步,乃至“临阵磨枪”的能力,而且要让他感到你言之有物,不是虚套。还要指出他特有的各种有利条件,希望他珍视和充分利用。考试成绩难免有一定的偶然性,学生要正确对待,我会给他讲英文谚语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天助自助者)的含义。调动正能量不是空对空,应有助于解决学困生的实际问题。在学业上得到同学帮助是学困生进步的重要一环,要帮他选好学有余力、有责任心、而且比较谈得来的伙伴。09级学生多人分工辅导一位挂科很多的同学,终于将他从退学的悬崖边拉回来,是令我很感动的一幕。09级还有位学生大一时“多变量微积分”挂科,重修时自己感觉“差不多”了,没想到期末考试还是不及格,信心大为受挫,我请任课老师(感谢顾新身老师!)带着他的卷子到我办公室,一处一处指出和分析他那些似是而非的错误,找到他基本概念中致命的模糊点,此后他不仅补考从容过关,而且对学习和前途更有信心,性格也更阳光。在适当时向校内外的心理专家求助,让学生能够无顾忌地倾诉(班主任不该打听都谈了什么),获得有针对性的疏导和指教,在我的班上也有成功的例子。
有的正能量“可遇而不可求”,但是作用极大,班主任对此应该有敏锐的“嗅觉”。09级那位挂科很多的学生,成绩下滑与失恋有关,新的恋情和女朋友在自习室的陪伴却对他能摆脱低迷状态、奋起直追起了难以替代的作用。13级有位学生多门课屡考屡败,是一位中学好友(目前在我校其他学院)的激励唤醒了他抓住最后机会再做一搏的决心。
学困生的“触底反弹”鼓舞人心,对他们破茧成蝶意义重大,但是前文说过,这些做法都不是灵丹妙药,不能保证学生“一个也不能少”地如期完成学业,包括13级的这位学生——现在只能说他有起色,不能说问题已解决,不排除出现反复。09级入学到我班的学生有3人在大二时因学习跟不上而退学,我都对学生本人和家长说,这不是他成才之路的终止,只说明他不适应科大的教学体系,也许课程激不起他的兴趣,也许他不习惯有关的数理思维逻辑,建议他重新参加高考,慎重选择专业。这3人当年都再次考上大学,分别就学于北大医学院、浙大和川大华西医学院,与曾经的科大同学一直保持联系。从学生的角度,从科大退学是他们破茧成蝶过程的一个章节,过程还在继续。
以有利于学生成长为中心
班主任工作的很多内容都应该围绕学生的破茧成蝶展开,例如以下几方面:
一个大项是组建班委会、团支部并支持经选举产生的班团干部开展工作,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充分放手,充分尊重班团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是理所当然的。虽有核学院提供的范本作为参考,我班学生制订班规时都做了有特色的修改,09级主要是删繁就简,13级则有所创新地提出以“项目”作为班级活动的单元,并围绕它的立项、准备、实施、事后评价订立了一系列制度和“综合素质评分”标准。只要没有原则性问题,我不干涉班规的制订,而且欣赏学生的创新和主人公精神。我希望学生通过班集体的“自治”学会参与社会生活,学会依照民主程序以体现多数人意愿的方式处理问题(例如对班规条文有争议时,收集修正意见并逐条表决),学会尊重少数、服从多数,解决分歧、维护团结。对站出来“竞选”并成功当选的班团干部,我赞扬他们乐于为同学服务的精神,鼓励他们大胆工作并从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出现激烈争论时曾用陆游的诗句“人才衰靡方当虑,士气峥嵘未可非”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平时要求他们相互支持,有分工也有合作,形成班级凝聚力的核心。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院学生会、校内各社团、多种志愿者活动,一方面享受多样化的校园生活,另一方面增强人际交流和组织工作能力,锻炼团队精神,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特别是学会在服务和贡献中体现人生价值,获得积极作为和慷慨助人的快乐。
另一件不应忽视的事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简单说就是要文明行事,平等待人,尊重劳动和劳动者,千万不要在“天之骄子”的吹捧声中盲目自大。由校园中某一两件不愉快的事引发,学工部要求加强“做人教育”,我在班会上说:社会财富增长来自大多数人的付出大于所得;大学生占用着稀缺的社会资源,从社会得到很多,为社会做的则几乎为零,未来的贡献再大,还是未知数。假如你轻视普通劳动者,只能说明你接受的教育失败。在春游等几次集体活动中,我高兴地看到同学们自觉地、高标准地做到文明游园。
进科大的学生都有理想,院校两级组织的专业介绍、外邀人士或本校教授讲座、学长经验交流、到科研院所参观实践、进实验室做大研、同学间的讨论等种种与“生涯导航”有关的活动有助于让理想更具体、更清晰、更丰满,更有个人特色。这个理想将化作同学们成蝶后各自飞翔追逐的目标,或者用个热词,是他们的“中国梦”。班主任工作的最高境界,是每个学生在这四年里都构筑了自己独特的中国梦,他们有了逐渐使梦想成真的方向和起步的力量,而且他们懂得,与其他梦(如国外媒体说得最多的美国梦)不同的是,中国梦包含着在我们血脉中绵延千年的家国情怀,或者说不仅要通过奋斗实现“出彩”人生,而且要做个对国家人民有贡献的出彩的中国人。
我热爱班主任工作。跑道延伸无涯,个人赛程有限,已该退休的我视这群朝气蓬勃的青年为继续向前奔跑的接棒人,班主任工作是交棒的机会。班主任不好做,说到底,再美好的愿望,通过学生自己努力才能化为现实。我能做到的是用心:事无论大小,无论来自上级布置、或者学生的合理需求,只要该做,都不推托、不敷衍,尽心尽力认真做,力争做好。我不能保证事事结果理想,但至少,这种用心做事的态度也许对学生的未来有益。
每届四年,毕业典礼无疑是华丽的结尾。看着同学们绽放的笑脸和轻盈的脚步,不禁想起他们来校报到时稚气又有些拘束的面孔,看什么都觉得新鲜的眼睛。他们长大了。
海阔天空,你们飞吧!

 

(本文获2015年度全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优秀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

 

新闻动态
更多>>
人文景观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