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6日,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和赵政国院士的邀请,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教授携夫人Susan Ting博士访问中国科大。
3月5日上午,丁肇中教授为全校师生做题为“国际空间站上AMS实验的最新进展”的学术报告。早上刚7点半就有学生陆陆续续来到会场,抢占有利位置,一睹世界级大师的风采。不到8点,300多人的会场已被坐满,分会场也同样爆满,约有千名左右的学生到场。会场外面还聚集了很多学生,等待进场,希望近距离聆听丁先生的报告。 报告会由赵政国院士主持,陈初升副校长致欢迎词。
在热烈的掌声中,丁肇中先生向大家介绍了国际空间站上AMS实验的最新进展。这是在丁先生领导下由16个国家600名科学家组成的首次在太空中进行的大型高精密的也是唯一的物理实验,其物理目标是研究宇宙的起源,寻找反物质、暗物质。丁先生首先介绍了世界上寻找宇宙线起源的几个著名实验。接着他像讲故事一样,讲述了AMS发射的过程;详细介绍了AMS高精密磁谱仪的构成、各个子探测器的结构和用途,并如数家珍般地详细介绍了AMS实验的九个最新物理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与理论预测不符,表明有新现象存在,正电子和反质子的实验结果与暗物质的理论一致。但他认为,现在就说发现了暗物质为时尚早,还需要继续测试,直到2024年或2028年,直到国际空间站寿终就寝。AMS实验的测量误差为1%,比过去100年的实验测量(误差为30%-40%)精度提高了30-40倍。
报告过程中,会场不断响起热烈的掌声,与会者被大师精彩的报告所深深感动。
报告会后,万立骏校长会见了丁肇中教授一行。万校长感谢丁教授对我校一直以来的关心以及对我校粒子物理领域的发展所给予的帮助。
丁肇中教授寄语科大:
We are very honored to be here after almost three decades.
We are pleased to meet many old collaborators who had a pioneering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lementary particles physics and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From the questions posed by the students following my lecture, I sense the students are the
same level as MIT students.
We both send our best wishes for the future success of this great university.
(非常荣幸近30年后我们能再次来到科大。
我们很高兴见到了很多老同事,他们引领了基本粒子物理学的发展以及该领域的国际合作。
从学生们讲座后所提的问题来看,贵校的学生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一样,都非常出色。
祝福科大在未来取得更大的成功!)
1974年11月,丁肇中教授所领导的实验组发现了新的基本粒子,并将之命名为“J”粒子。J粒子的发现表明了第四种物质基本组元——粲夸克的存在,开拓了基本粒子研究的新领域。这个发现在科学史上被称为“十一月革命”,丁肇中教授也因此荣获了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78年受邓小平的委托,丁肇中为中国选派了唐孝威院士等10人小组到德国汉堡参加丁先生领导的Mark-J实验(发现胶子),其中中国科大和科大毕业的老师就占5位,从此中国科大与丁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1982年,丁先生来中国科大挑选接受了周冰(774)、钱剑明(804)等一批科大学生做他的研究生。1983-2000年,丁肇中教授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LEP上成功地领导了L3实验(精确检验了电弱统一理论的实验)。中国科大乃至中国高能物理界很多专家学者(包括中科院高能所三任所长)都在丁先生实验组工作学习过,受惠于丁先生的指导和教诲。丁肇中教授1982年被聘为中国科大荣誉教授,1992年被中国科大授予荣誉博士学位。他是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为中国粒子物理实验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国际合作与交流部、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协同创新中心、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文,新闻中心/图)
888.jpg